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TRA健康曲線計畫-運動篇(2)

有氧運動的種類很多,
前文我們已經瞭解了有氧運動最基本的條件是333,
本文中將介紹幾樣比較容易達成的有氧運動。

手邊如果已經有心跳表的朋友,就帶著運動吧。
當然沒有也沒關係,實際上並非每人的心跳都是要130/min才可,
是要去計算大約60%~80%的最大心跳數,
比較常運動的人甚至120/min就進入有氧狀態了。
那麼沒有心跳表怎麼判斷是否有達到有氧條見呢?

簡單的判斷就是:有點喘,可是還是可以講話,但是又講得不會太輕鬆的地步。

我運動中從來不會去注意我的心跳次數,這樣反而容易讓我岔氣,動作就會有點不順,
所以只要大概抓個感覺就可以了。

以下是幾種簡單而且我常在做的有氧運動:



1. 快走
       很多人都覺得走路快一點就是快走,雖然也是有運動到,但是真正的效果其實有限。實際上,快走相對於跑步是屬於非慣性運動。也就是說你的每一步都要扎實,跟跑步還可以利用慣性來加快速度不同。
       快走比較適合體重過重到慢跑可能會傷膝蓋的人,或是本身膝蓋就有受過傷的人,大約體重落在90kg以上的人都很適合快走運動。
       我自己在做快走運動時,與其說是快走,不如說是跨大步然後走很快。 雙腳仍然要維持有彈性的狀態否則容易受傷。雙手可以的話,配合跨大步擺手效果會更好。而快走騎時對大多人來說都很輕鬆,故建議運動時間要拉長,最好是可以延長到一小時並且維持等速最好。

2. 慢跑
      慢跑除了可能對膝蓋造成負擔之外,其實是最佳的有氧運動選擇,因為它可以運動到的身體部位最多,強度也較強。體重小於90kg開始就可以慢慢地嘗試慢跑了。但請千萬記住,如果你很久都沒有慢跑過的話,務必一定要慢慢跑起而且不要跑太久的時間,不然你的雙腿可能會痠到一整個禮拜沒辦法運動。
      以前很多人會建議跑步要以腳尖著地,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了,不論是只靠腳尖或是整隻腳底板著地都可以,只要找出你最舒適的跑步方式即可。
      慢跑比較不建議按照時間來算,而是以里程來算慢跑的量比較適合。因為我自己沒有里程計,而我又都在學校慢跑,所以我是以圈數來算的。通常我會維持前5~7圈完全不間斷地慢跑,之後因為我還撐不久,所以我會變成快走半圈跑半圈或是快走一圈跑一圈的方式,總之就是依你自己的舒適程度調整,然後大約30min完成10圈操場,並視個人狀況調整總里程。

3.健身車/飛輪
      健身車是我最常使用的有氧運動方式。以我自己買的X-bike為例,阻力4、時速維持35~ 40km、連續踩踏30min以上、心跳120以上即可。而且騎的時候還可以開想看的節目來看多好啊XD。
      阻力跟時速請依個人需求做調整,以自己最輕鬆舒適的條件來騎健身車是很重要的,不要想說阻力大一點花的力比較多會比較有效。這樣長期下來反而可能因為阻力太大而造成膝蓋負擔。坐墊到踏板的高度以整隻腿伸直會剛好在踏板底部為主是最好的高度,當然還是要以個人習慣為主,像我就比較習慣距離比我的腿短一些些才舒適。踏板的踩踏以很順的劃圓為主,不要有卡卡的感覺,這樣會不容易達到有氧條件。
     健身車適合所有的體重範圍,不要超過健身車可乘載上限就好,像X-bike的上限是100 kg,而飛輪通常可以承受更重的體重。
     我並不建議把在外面騎腳踏車的活動做為有氧運動,因為在外面騎車除了要閃躲要注意路況之外,還偶爾會吸到很多廢氣,而且很容易騎到一半中斷慣性滑行,這樣就更不容易達到有氧運動的條件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